《率土之滨》简析武将与战法改动
2017-09-19 17:22 1000+ 举报
孙权
改动详情
孙权的改动效果相对简单,更新前后的差别也仅在三点:
1、规避效果由我军全体下1次受到伤害时进入规避状态→规避效果由我军全体下2次受到伤害时进入规避状态;
2、移除防御增加效果;
3、发动率由30%→35%。
战法分析
对于孙权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强。规避效果与恢复效果在某种意义上是等价的,规避掉一次400的伤害与恢复400兵力,几乎没有差别。
原版的孙权单次发动战法只能提供三次规避,如果三次均规避普攻的话,以单次普攻400伤害为例,仅有1200的恢复收益。以场均2~3次而论,只有2400~3600的恢复收益,较之【重整旗鼓】略有不如,因此大大减少了孙权的登场率。
改版后,单次释放【九锡黄龙】即可提供6次规避效果,即使全部规避普攻,也有接近2400的恢复收益。场均以2~3次为例,收益高达4800~7200,这个数值已经十分逼近刘备在当前版本的回血量了。若能规避一次战法伤害,则收益还会进一步提高,可以说强度提升幅度相当大。
但是一方面由于战法是主动战法,发动情况受到【浑水摸鱼】、【妖术】等战法的限制,战场表现稳定性有待观察;另一方面则是规避效果的特殊性,规避属于状态类效果,在前一次的规避效果未完全消耗掉的情况下,孙权再次释放【九锡黄龙】,会有“XX已存在规避效果”的情况发生,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战法浪费,这也是规避类战法与恢复类战法的一个主要差别。
注意事项
1.速度问题。孙权可以清除负面效果,在对抗新版太监时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最好将出手顺序调整为全队最快,让清除负面效果的特性尽可能大的发挥出来。
2.定位问题。孙权的战法与属性并不挂钩,加之孙权的三围比例,作为物理或者法师培养都是可以的。
3.站位问题。由于孙权本身发动率尚可,加上可能出现的冲突现象,孙权或许并不适合形兵队伍的大营位置,笔者更推荐将孙权作为形兵前锋进行培养。
孙策
改动详情
作为孙权老哥,由于输出较不稳定,出场率不高。本次更新给予孙策一个buff效果:每次造成伤害后可使【霸王渡江】的发动率提升3%,该效果可叠加5次。
战法分析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孙策每次造成伤害后会提升【霸王渡江】的发动率,这个伤害效果包含普攻、追击、分兵、反击和自带【霸王渡江】效果等。
由于途径较多,buff效果叠满五次在第二三回合即可达成,后几回合【霸王渡江】发动率即上升至55%,这个概率相当高。
注意事项
孙策虽然能依靠自带战法提供大量输出,但是由于很少有战法能为孙策提供加成,能否将孙策作为主力输出培养还有待观察。笔者推荐孙策定位与夏侯惇(五星)一样,作为一个能提供大量输出的前排,战法搭配以肉为主,不要盲目追求输出。
孙尚香
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在本次调整前后差别主要集中在第二段输出上。
改动详情
由50%几率对随机敌军单体发动一次进攻(伤害率200%)→额外随机对敌军群体1-2目标发动一次进攻(伤害率140%)。
战法分析
改版后的孙尚香,单次输出的期望从160%×3+200%×0.5=580%提升至160%×3+140%×1.5=690%。总体幅度提升不大,但是稳定性大大提高。
由于孙尚香本身战法需要准备一回合方可发动,旧版孙尚香一旦未能触发二段伤害就会损失一大截输出;而新版孙尚香额外稳定添加一个目标,在稳定性上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推荐思路
孙尚香虽然得到了一次不错的加强,但是相比主流弓兵输出仍有一些不足。不过其2.5的低统率值比较亮眼,在太监队中或许会发挥出不错的效果。
另外征服赛季的新都督陆抗既可以为孙尚香补充部分输出,又能提供一些回血,与之搭配或许是孙尚香的另一条出路。
十常侍
实际上,十常侍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迫切需要调整的武将,主要原因在于其本身强大的战场掌控能力。只需要随意搭配两名武将,就能依靠十常侍强大的单兵能力将队伍拉到顶尖队伍之列,从长远来看,这并非良性的游戏环境。
实际上,自十常侍出现以来,新出的武将统率值没有低于2.5的武将,这其中固然有武将强度与统率挂钩的因素,但是十常侍是否在其中扮演了角色也是值得商榷的。
改动详情
更新后的十常侍改动巨大,差别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战法类型改动效果由指挥型战法→主动类战法,战法发动由在战前准备回合发动→每回合行动时发动(发动率100%);
2、目标类型由敌军全体→敌军单体,目标个数由3个→1个,且战法连续执行三次;
3、每个效果的持续时间由1回合→每个效果的持续时间由2回合。
战法分析
首先需要做一个小的计算,改版后的十常侍,能对敌军造成多少次负面效果?
从一回合起,每回合对敌军随机三个目标(可能是三人每人一个负面效果,也可能是一人有三个负面效果)造成3个持续2回合效果。假设十常侍速度为全场最快且不计效果冲突的情况下。
第一回合有三个负面效果,第二回合后每回合会产生6个负面效果(第一回合的三个加第二回合新释放的三个,之后以此类推),共计6×7+3=45个负面效果。
对比旧版十常侍,新版十常侍的“上限”被大幅降低,旧版由于机制的特殊性,一局战斗可能给敌军造成数量极多的负面效果,而改版后的负面效果上限仅为45个,对比旧版太监时而超常发挥时而又表现一般,新版十常侍效果相对稳定一些。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改版后的十常侍仍然保有相当的强度,对战局具有相当强的掌控能力,敌军每回合身上都会存在3~6个负面效果。并且传统的混乱、犹豫、怯战等效果一旦触发几乎就相当于一次【浑水摸鱼】,控场能力不可谓不强大。
但是一方面,主动战法造成的负面效果可以被清除,也会受到【浑水摸鱼】等战法的干扰,速度上的差距会影响到战法【乱政】的发挥。
另一方面,在转变为主动战法后,【乱政】的个别“负面效果”显得有些多余,例如:“火攻”效果会与【焰焚箕轸】、【极火佐攻】冲突,“恐慌”效果会与【楚歌四起】冲突。
注意事项
最后,笔者简要谈一谈改版后使用十常侍的一些注意事项。
1.注意战法冲突。改版后的十常侍调整为主动战法,因此会与【焰焚箕轸】、【楚歌四起】、【浑水摸鱼】、【妖术】等战法有一定程度上的冲突,玩家需要更改一些队伍配置。
2.形兵太监的站位问题。由于改版后太监的火攻等负面效果变为主动战法,也就会占用【形兵之极】的中军加成效果,以目前太监的伤害率而言,火攻等战法输出并不可观,占用一次40%的加成比较浪费,传统形兵队伍中的中军太监或许需要进行一些调整。
3.太监的出手顺序。前文已经提到,太监的出手顺序影响到了实际上给敌军释放负面效果的个数。自太监变为主动战法后,适当加点速度增强控场能力也就显得有必要了。
4.队伍配置。太监的强度有所降低,因此,通过提升队伍中其他战法的质量来提高队伍的整体强度也是势在必行的。
兵无常势
【兵无常势】本次迎来了一个全面的提升。
1.为自身恢复一定兵力(恢复率250%)→为自身恢复一定兵力(恢复率350%);
2.自身攻击、防御、谋略属性提高60,持续一回合→自身攻击、防御、谋略属性提高90,持续一回合;
3.自身受到的所有伤害降低30%,持续一回合→自身受到的所有伤害降低50%,持续一回合;
【兵无常势】比较少出场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在数值上不够强力,而是因为其发挥不够稳定。不过在经历了一次全方位加强之后,【兵无常势】或许会出现在一些黑科技队伍之中,让我们拭目以待。
凤仪亭
【凤仪亭】的改动属于机制上的一次优化。
1.自身攻击造成的伤害提高10%,受到伤害后可额外叠加2次→自身攻击造成的伤害提高15%,受到伤害后可额外叠加1次;
2.追加效果:若我军3名武将兵种相同,攻击伤害提高效果增加至12%→20%;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攻击伤害提高效果并无很大的提升,但是旧版想叠满30%的提升幅度需要承受两次伤害,而新版只需要承受一次伤害即可将伤害加成叠满至30%,算是一个优化型的加强。
而对于追加效果,由原本的12%提升至20%,意味着叠满状态下总加成由36%提升至40%,幅度并不大,考虑到触发追加效果会产生一个无法回血的负面状态,笔者并不推荐同兵种队伍佩戴【凤仪亭】。
总体而言,【凤仪亭】在进行了一次优化之后,可以更快地发挥出高额伤害加成效果,加之弓步骑各兵种皆可使用的特性,在未来的战场上或许会有不错的表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酷乐米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中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